春季養生:肝經不通,全身疼痛,居家及牛角撥筋的「排毒養肝」法,適合所有人!
春季養生:肝經不通,全身疼痛,居家及牛角撥筋的「排毒養肝」法,適合所有人!
「肝經」是足厥陰肝經的簡稱,它是人體各經脈當中最長的一條。
凌晨1點-3點是肝經運轉排毒的時間。 我們人體的思維和行動都要靠肝血支持,廢舊的血液淘汰,新鮮的血液產生,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。
按照正常的作息,丑時(1:00-3:00 )應該是人體進入熟睡的時間,“人臥則血歸於肝”,如果丑時不入睡,肝還在輸出能量,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。
所以,丑時前未入睡者,面色青灰,情志倦怠而煩躁,易生肝病。 因此,想要養肝,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,否則你的肝就養不起來;有肝部疾病的病人這段時間是最好的養護期;但是如果到了肝癌晚期,這個時間也是 最容易病發的。
肝經不通,全身疼痛。 足厥陰肝經,可以說是人體最容易瘀青的經絡。 因為肝是掌管情緒的,而現代人普遍壓力大,又不擅長釋放壓力,常常陷入生氣、憋悶、抑鬱、悲傷等不良情緒中無法自拔;而氣不順,氣血經絡不通最傷肝氣!
肝經出了問題,可能引發的問題很多,主要臨床表現為:腰痛不可以俯仰,胸脅脹滿,少腹疼痛,疝氣,巔頂痛,咽乾,眩暈,口苦,情志抑鬱或易怒。
脇肋疼痛:“脇”,指的是從腋下到腰上的部分。 由於肝經的循行經過胸脅部位,在此部位還有章門、期門穴等重要穴位,當肝經不通暢,肝氣鬱結時,脇肋部會經常有脹痛感。
乳房增生:乳房處在胸脇部位,肝經循行同樣經過乳房,女性的氣血有週期性的盛衰變化,如果心情抑鬱、思慮多,就容易導致肝氣鬱結、氣血不暢,在乳房部位 形成結節,引起脹痛不適等乳房增生表現。
少腹疼痛、經痛:“少腹”,指腹部肚臍以下連及左右兩側。 因為肝經循行自下而上,環繞陰部,經腹部兩側上行到兩脇部位。
腸道、生殖系統問題引起的「少腹」痛,女性經期則會引起經痛,多是由於肝鬱不通,肝氣逆行引起。
眼乾、視物模糊:“肝受血而能視”,眼睛之所以能視物,是因為肝血滋養了眼睛。
當肝血不足或肝經不通,眼部缺乏肝血的滋養,就會出現眼乾、視物模糊等;當肝火過旺,也會經由肝經傳導至眼部,導致眼睛乾澀、紅腫。
頭暈、頭痛:肝火會沿著肝經上逆而行,尤其是生氣的時候,「怒發沖冠」肝火直衝頭頂,容易引起頭暈、頭痛,嚴重的甚至會誘發高血壓、中風等。
如此重要的肝經,我們又該如何確保它的通達條順呢?
足厥陰肝經善於收集、儲藏人體的「陰血」。 因此,具有供血疏肝,活血通絡,平肝瀉火的功效,每天都非常盡職地將我們血液中的毒素排解出體外。
1:常閉雙眼,以養肝血
眼皮就好比肝臟工作休息的開關,人只要閉上眼或一睡著,肝臟就開始休整,發揮其藏血之功。 「肝開竅於目,其經脈連目系,上至額,與督脈會於巔」。 因此,眼睛的許多不適症狀都與肝臟有關。
如,迎風流淚屬於肝的收斂功能不足;眼睛乾澀是肝的精血不足。 所以養肝大法就是閉眼睛。
閉目降氣,食指輕壓眼瞼,微微搓搓到眼珠發熱發脹,便覺得燥怒平息。 長期練習,能夠改善頭暈眼花、視物模糊、眼睛乾澀、眼肌疲勞等症狀。
2:青色入肝,調養血氣
在中醫裡有「五色入五臟」之說,青主肝,紅主心,黃主脾,白主肺,黑主腎。 那麼肝喜青色,即綠色。
所以,我們平常應多看綠色的植物,吃綠色的蔬菜,如薺菜、芹菜、韭菜等,有助於肝氣的調養與生髮。
3:晚推肝經,疏調肝氣
在知道了肝經的重要性之後,還需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來為它做疏通工作。
在肝氣最旺盛的時間是丑時,一定要有好的睡眠,當我們進入深度睡眠時,肝臟才能心無旁騖地開始運作氣血。
此外,我們更應該在肝經的同名經-心包經當令的戌時(晚上19點至21點)敲打肝經。
● 居家疏通方法:
1. 肝經在大腿的正內側,咱們平常穿的褲子,裡面那條線上。
2. 每天睡覺前把雙腿彎曲打開,先從左腿開始,雙手相疊按在大腿的根部,稍微用力向前推到膝蓋。
3. 先左後右,反覆推上50遍就可以暢通肝經、疏調肝氣,使肝膽在睡眠中能充分排毒。
牛角撥筋調理方式:
標準型全身與精緻型全身持續交替調理,達到理肝順氣的調理效果。 以下四個重點穴更需要加強調理。
【陰包穴】為肝經上重要腧穴之一,有調經止痛,利尿通淋之功。 以牛角柔撥,不僅痛還帶有緊繃感,特別硬。 說明肝是很緊張的。
【太沖穴】又被人們稱為“消氣穴”,持續疏通太沖穴可以起到理肝順氣,讓人平靜的作用。
【章門穴】是幫助女性改善肝氣不順的一劑“良藥”,患有肝氣瘀結、乳腺增生等症狀時都可通過牛角撥筋章門穴來進行調理。
【期門穴】是肝經的募穴,具有疏肝瀉火、理氣解鬱之效。 疏通期門穴,可使肝木疏洩適宜,讓我們氣順而心舒!
古人對肝的功勞進行了高度肯定。 《黃帝內經》裡說道,“肝者,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”,把肝臟比喻成一個勇猛的將軍,運籌帷幄,調控著全身氣機的流通升降。
中醫認為“肝喜調達而惡抑鬱”,當我們感覺心情愉快、胸懷舒展時,通常說明肝氣比較舒暢;而心中煩悶、情緒鬱結時,常是肝氣鬱滯的結果。
此外,中醫也強調“人臥則血歸於肝”,臥就是睡覺。 晚上不熬夜、睡得好,就能使肝臟充分休息,這是養肝非常重要的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