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覺得自己有些焦慮,不快樂、睡眠不好、精力不足,可以先從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開始,提升能量。
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有些特別,人們會害怕自己處於不高興的狀態。很多人會認為:一個人在某一段時間處於「不快樂」的「低谷」狀態,沒有力量去始終維持一個「正常」的狀態, 這是不好的,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,一定要盡快轉變,跟上前進的步伐。但是人不可能永遠快樂的~
這種認知的背後是,大家普遍認為,始終保持「正向、陽光、自信、積極、努力」才是對的狀態,就像有的人只喜歡春夏,不喜歡秋冬。
一條河流,有源頭、奔騰的急流、舒緩的淺灣、盤旋的漩渦、衝撞的礁石和咆哮的巨浪, 也有陰暗的幽谷,乾澀的分支和不知方向的伏流…
每個人的生活與精神、心理狀態也是如此, 有起有落,有光明的樂章,也會有陰鬱痛苦、衝突的階段。
如果我們保持精神的清晰穩定,跟隨這些正常而必然會有的起伏向前走,不固化某一片段,不放大且停留執著於此,而去嘗試接受痛苦,保持生命的自然流動,也許會更容易通過。
如果你覺得自己有些焦慮。 不快樂、睡眠不好、精力不足,可以先自己評估 一下能量狀態,然後仔細想想,再決定是否需要馬上去看醫生,先從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開始,提升能量。
生活方式自調表如下:
1:不食生冷之物(冰淇淋、冰啤酒、冰 優酪乳、冰水),不空腹喝大量果汁、 飲料,不吃水果、含防腐劑的食物。
目的是:保護中焦脾胃,補充氣血能量, 增強抵抗力。
2:飲食清淡;少食辛辣、油膩、燒烤、 菸酒;晚餐減量,脾胃虛弱者慎食牛 奶。
目的是:減少體內濕熱淤積,減少中焦和血分淤滯。保護肝脾,醒腦清心,舒暢情緒,輕身養顏。
3:每天泡腳10至15分鐘,虛弱者及冬天時泡至身暖不出汗為宜;每天散步 40至60分鐘,或慢跑15至20分鐘。
目的是:運通三焦,開通管道,將氣血傳輸四肢末端,減少身心淤滯。
4:大人於22點以前睡覺,小孩於21點 前睡覺,睡前一小時不看電視、電腦、 不打電話,不打遊戲。
目的是:收斂神氣、助眠,安定精神,保元氣。
5:太極拳、站樁、八段錦、八部金剛、 五禽戲、瑜伽(任選)。
目的是:在不消耗過多能量的情況下, 疏通經脈,改善循環,身心合一,提高機體免疫力。
6:靜坐、閑坐。
目的是:從志意過用的「耗」的狀態, 調整到精神的「收、聚」狀態, 達到安神定志,調柔身心。
7:多接觸自然、土地、植物、新鮮空氣, 盡量減少用電腦、看電視、玩電子遊戲。
目的是:接通自然能量,保養精氣神, 擴大精神與能量格局。
8:不看恐怖片與類似訊息。
目的是:保持精神的穩定性,避免神氣干擾,變生雜病。
-----摘自精神健康中醫講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