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月認識一穴 後溪穴
每月認識一穴 後溪穴
「後」指手背側,「溪」為山間流水的通道,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,又通於督脈,如同人體陽氣傳輸的「樞紐」,對調節督脈絡血、緩解腰背疼痛及改善經不通通等問題至關重要。
後溪穴屬手太陽小腸經,小腸經循行過肩背,督脈總督一身陽氣,此穴可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通督止痛,是中醫養生中調理頸肩腰背痛、改善手部功能的常用要穴。
快速取穴法:
將手掌自然彎曲,小拇指根部出現明顯橫紋,該橫紋盡頭即為後溪穴;或握拳時,小拇指指尖所對應的手掌外側部位。
調理功效
1.通督脈,緩解腰背疼痛 後溪穴通於督脈,督脈行於腰背正中,刺激此穴能疏通督脈氣血,改善因經絡阻滯引起的腰痛、背痛,尤其對久坐、勞損導致的腰肌緊張、腰椎不適有顯著緩解作用。
2.舒筋活絡,改善頸肩問題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過頸肩部,後溪穴可疏通小腸經氣血,緩解頸椎僵硬、肩周疼痛,對長期伏案工作引起的「電腦肩」「頸椎反弓」有調理效果。
3.提神醒腦,調節神智 督脈入腦,後溪穴能通達腦髓,改善精神疲憊、頭暈頭痛,我們可以在工作、學習時或長時間看手機後按揉,可以提神開竅,緩解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。---此文摘自網路
初御建議調理項目:手部調理 全背調理 精緻型全身調理 全範圍全身調理
#撥經
#牛角撥筋
#新竹撥經
#新竹牛角撥筋
#竹北撥經
#竹北牛角撥筋
#湖口撥經
#湖口牛角撥筋
#全身撥經
#小背撥筋